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院报

  • 主管单位:   水利部
  • 主办单位:  长江科学院
  • 分类:   水利水电工程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485
  • 国内刊号:  42-1171/TV
  • 期刊定价:    ¥340
  • 起订时间:   2024年05月
  • 创刊:   1984
  • 周期:   月刊
  • 出版社:   长江科学院院报
  • 发行:   湖北
  • 语言:   中文
  • 主编:   陈进
  • 邮发:   38-147
  • 库存:   200
  • 邮编:   43001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水利部
        • 主办单位:长江科学院
        • 出版地方:湖北
        • 快捷分类:水利
        • 国际刊号:1001-5485
        • 国内刊号:42-1171/TV
        • 邮发代号:38-147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长江科学院院报简介

      • 《长江科学院院报》(CN:42-1171/TV)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长江科学院院报》主要报道水(利)科学在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中的发展和应用,包括水(利)科学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及学科进展、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研究项目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总结,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及其应用,还适当刊登其他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成果及国外有关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动向。

      杂志文章特色

      • 1《长江科学院院报》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并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8000字位含图表。

        2《长江科学院院报》文稿格式要规范,项目要齐全,按序给出: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作者含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邮政编码、摘要300字左右,内容应是概括地、不加解释地简要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所采用的方法、研究结果以及最后得出的主要结论。

        3《长江科学院院报》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使用。文中上下脚标、大小写、正斜体(一般表示变量的物理量符号为斜体,表示不变量的物理量符号用正体),以及黑白体(表示矢量、张量和矩阵的符号要用黑斜体)均要分清。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

        4来稿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及Email等。

        5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报告除外不宜作为参考文献。文献的作者多于3个时,只列出3个后加“等”;少于或等于3个时,则必须全部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请查看《长江科学院院报》网站首页“投稿指南”下面的“中英文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6章节的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序号一律左顶格起排。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长江科学院院报栏目设置

      岩土工程,水资源与环境,水工结构与材料,信息之窗_简讯,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水力学,信息技术应用,江湖泥沙与治理,仪器设备与测试技术,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防洪减灾,水资源,专家特约稿,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水环境与水生态,河湖保护与治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堤防工程安全运行与监测预警,水灾害,独立覆盖流形法专栏,堤防隐患探测,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农业水利,加筋机理及加筋土结构,岩土力学试验与理论,野外科学考察与观测,长江技术经济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长江保护与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专栏,岩石力学特性与试验,《长江科学院院报》创刊30周年专栏,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专栏,隧洞工程地质探测,工程设计与施工监控,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工程建设研究专栏,土壤侵蚀机理,流域综合管理,遥感技术与应用,科技简报,坝基与边坡分析,第28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专栏,环境与生态水力学,水利信息化,安全监测预警专栏,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水污染治理,湛江国储地下水封原油洞库工程技术专栏,第十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专栏,综合评述,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软弱围岩稳定分析,施工技术及管理,枢纽与电站水力学,第八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专栏,高速水流与泄洪雾化,试验研究,数值分析,科研动态,工程应用,岩石力学数值分析与评价,水生态保护,区域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材料基本性质,防渗、反滤及排水,“三峡工程运用10年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与治理学术研讨会”专栏,施工导截流,水环境模拟,读者·作者·编者,工程应用及其他,计算机视觉,水土保持新技术与新方法,面源污染与生态环境,大坝安全监测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技术专栏,引江济淮工程膨胀土专栏,健康长江,地下水资源利用专栏,信息之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专栏,水循环演变,山洪灾害防治,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工试验与结构分析,附录,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关键技术专栏,长江源科学考察与研究专栏,导流水力学专栏,专辑特约稿,海工水泥应用专栏,三峡工程运用10年后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与治理学术研讨会专栏,学术交流,第九届全国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专栏,调水工程水力学,水利经济,工程水力学,信息技术及应用,简讯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GRS(Geosynthetic Reinforced Soil)结构是指加筋间距不超过30cm、填料压实度超过95%的加筋土体;MSE(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结构则是加筋间距相对较大的加筋土体,即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加筋土结构。相比于MSE结构,GRS结构的加筋间距更小、压实度更高,一般表现出与MSE结构不同的受力机制和结构性能。通过模型试验,对比研究GRS结构和MSE结构在竖向沉降、侧向位移、筋材应变等方面的性能差异,以加深对这2种加筋土结构的认识。试验结果表明:GRS结构的侧向位移明显小于MSE结构,GRS结构中筋材的应变较小且分布更为均匀;这说明GRS结构与MSE结构在结构性能上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别。此外,还将部分试验实测数据与相关计算评价方法的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适用于MSE结构的现有评价方法通常并不适用于GRS结构;这种评价方法上的差异进一步说明了GRS结构和MSE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需在工程设计中引起注意并区别对待。

      作者:徐超,罗敏敏

      摘要:根据《水利部关于公布首批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人选的通知》(水人事[2018]362号)文件,长江科学院杨华全等13人被核准为水利部首批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人选,其中:杨华全、吴新霞、张平仓、张家发、周火明、黄国兵6人经专家评审确定;丁秀丽、卢金友、邬爱清、杨文俊、汪在芹、陈进、林绍忠7人经过过渡考核确定。据悉,此次水利部共选聘82名同志,长江科学院入选人数名列前茅,彰显了长江科学院雄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力。

      作者:长江水利科技网

      摘要:基于长江源通天河曲麻莱河段河床沉积物测量和分析,通过各参数的统计及对比,探讨沉积物粒度的基本特性及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取样河段沉积物以沙砾石为主,由跃移质和悬移质成分组成,无滚动沉积,粒度参数和频率分布曲线特征显示长江源曲麻莱段河床沉积物分选较差,自然分布频率曲线多为双峰,是较典型的河流动力沉积物。而阶地沉积物则为多峰,分选差,应为河流与冰川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断面河槽附近沉积物粒径较粗,与水流动力分布一致;洲滩沉积物粒径的垂向分布呈现粗细交替的基本规律,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河道水文节律以及青藏高原气候的定性变化。沉积物粒度的垂向分布可以为河流历史形态复原和水力反演提供基本数据。

      作者:周森,周银军,王军,闫霞,范北林,温忠辉

      摘要:探讨澜沧江流域旱涝特征变化与季风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区域旱涝灾害的成因、机理和预测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区域研究多侧重于揭示流域旱涝时空演变规律,而关于澜沧江流域的旱涝与季风的相互关系研究还较少。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12)、季风指数和水汽通量对澜沧江流域1957—2015年旱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澜沧江流域旱涝变化与季风指数的相互关系,并从水汽通量输送角度出发,进一步揭示季风对澜沧江流域旱涝变化影响的潜在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旱涝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下游区域是旱涝多发区;②流域干旱多于雨涝,且干旱频次在年和季节时间尺度上都呈现增加变化趋势;③澜沧江流域干旱和雨涝的频次主要存在3~5,8~15,20~25a的3种周期性变化特征;④干旱和雨涝发生时段,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指数与流域的SPI12指数相关性较强,受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的输送距离影响,2种季风指数与SPI12指数的相互关系呈现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澜沧江流域旱涝时空变化特征,能够为防御旱涝灾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作者:唐见,翟文亮,曹慧群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